为了广泛发动全校师生关注、参与消防工作,积极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确保校园消防安全,按照校领导的要求,学校定于2013年4月在全校开展2013年“春季消防安全月”活动。
    一、活动主题:人人参与消防,共创平安和谐
    二、活动时间:4月1日至4月30日
    三、活动内容: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消防技能培训(“三会一能”即会报警,会疏散自救,会使用灭火器及消火栓,能扑灭初期火灾),重点宣传《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见附件一)。
    四、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
    1、各学院、部门和校内经营单位,要围绕活动主题,结合本部门的消防安全工作实际,组织师生员工进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学习,对所属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2、保卫处、各学院、消防重点部门及校内经营单位,利用标语、宣传栏、橱窗、展板、网络等形式,进行广泛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形成“生命至上,隐患必除”良好舆论导向。
    (二)隐患排查
    学校各二级单位以及校内经营单位,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共建平安校园”的理念,以“春季消防安全月”主题活动为契机,组织人员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保安全”活动,对本部门管理范围内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查;提高防火意识,对重点部位认真排查,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检查疏散通道等是否畅通(严禁堆放杂物、存放自行车等杂物)。
    (三)技能培训
    保卫处组织各二级单位消防管理员、各学院学生消防志愿者、义务消防队员(含校卫队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餐饮中心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消防技能培训。
    (四)考核验收
    学校组织专班,按照消防“四个能力”的具体内容、要求、标准,对各二级单位进行检查、考核、验收(见附件二)。
    1、查阅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工作记录,以及其它消防安全工作有关文件、资料;
    2、询问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随机抽问2-5名员工;
    3、检查建筑消防设施运行和消防安全标志设置情况;
    4、随机设定火情,要求单位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检查扑救初期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情况。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不达标:
    1、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
    2、未按要求组织开展防火检查、防火巡查或者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整改的;
    3、现场演练不能及时形成灭火力量,不能正确引导人员疏散的;
    4、未按照规定设置消防安全标志的;
    5、未能准确回答问题的人数超过被提问总人数20%的。
     五、活动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消防工作,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责任追究制,积极组织本单位师生员工参与消防宣传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技能,掌握自救互救逃生的知识和能力,共同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二)各职能部门要周密计划,充分准备,加强协调,科学组织,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春季消防安全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具体安排见附件三)。
 
      
                                  武汉纺织大学消防安全工作委员会
                                             2013年3月30日
附件一: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
    一、自觉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二、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可拨打96119电话,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举报。
    三、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消防设施和器材。
    四、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五、不在严禁烟火的场所动用明火和吸烟。
    六、购买合格的烟花爆竹,燃放时遵守安全燃放规定,注意消防安全。
    七、家庭和单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八、每个家庭都应制定消防安全计划,绘制逃生疏散路线图,及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九、室内装修装饰不应采用易燃材料。
    十、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
    十一、正确使用、经常检查燃气设施和用具,发现燃气泄漏,迅速关阀门、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十二、教育儿童不玩火,将打火机和火柴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十三、不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不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
    十四、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
    十五、学校和单位定期组织逃生疏散演练。
    十六、进入公共场所注意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记住疏散方向。
    十七、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不盲目跳楼。
    十八、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十九、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二十、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附件二:“四个能力”的具体内容
    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即:查用火用电,禁违章操作;查通道出口,禁堵塞封闭;查设施器材,禁损坏挪用;查重点部位,禁失控漏管。
    2、 扑救初期火灾能力;即:发现火灾后,起火部位员工一分钟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火灾确认后,单位3分钟内形成第二灭火力量。
    3、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即:熟悉疏散通道,熟悉安全出口,掌握疏散程序,掌握逃生技能。
    4、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即:有消防宣传人员,有消防宣传标识,有全员培训机制,掌握消防安全常识。
 
附件三:“春季消防安全月”活动日程安排
     
| 
 时     间  | 
 活动内容  | 
 活动安排及要求  | 
| 
 4月1日至4月10日  | 
 营造校园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氛围  | 
 1、各学院、部门组织师生员工进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学习,对所属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2、各学院、消防重点单位悬挂消防安全警语宣传条幅和张贴、组织观看消防知识图片。  | 
| 
 4月1日至4月20日  | 
 消防安全大检查  | 
 1、4月20日前自查整改完毕,并将自查整改情况汇总后报保卫处备案; 
2、保卫处会同相关部门对各单位重点部位进行抽查; 
3、保卫处会同相关部门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  | 
| 
 4月20日至4月30日  | 
 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消防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干粉灭火器及消火栓的使用)  | 
 1、4月22日保卫处对纺织学院、机械学院、化工学院、环境学院、电气学院、数计学院消防管理员及学生消防志愿者、学生义务消防队员及学生干部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消防技能培训。 
2、4月23日保卫处对材料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高职学院(含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消防管理员及学生消防志愿者、学生义务消防队员及学生干部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消防技能培训。 
3、4月24日保卫处对阳光校区其余各单位的管理人员、校卫队员(含保卫处人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餐饮中心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技能培训。 
4、4月25日保卫处对南湖校区各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技能培训。 
5、4月25日保卫处对东湖校区各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技能培训。 
6、培训时间为下午2:30分,地点分别为阳光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前广场、南湖校区图书馆北篮球场、东湖校区篮球场。  | 
| 
 4月10日至4月30日  | 
 按照消防“四个能力”建设的内容、标准、要求进行整改。  | 
 各二级单位对照“四个能力”建设有关标准,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整改,对暂不能整改的隐患采取临时措施并提出解决方案报学校进行整改。  | 
| 
 5月  | 
 消防“四个能力”建设考核验收  | 
 5月,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委员会对各二级单位进行考核验收、要求各单位全部达标,对未达标的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 
| 
 6月  | 
 回头看  | 
 对重点单位及未达标的单位进行复查。  | 
 
附件四:
各二级单位消防管理职责
    1、负责本单位消防工作,贯彻执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学校有关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制订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应急预案,明确岗位消防职责。实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并逐级签订责任书。
    3、建立本单位消防档案,确定本单位防火重点部位,落实防火安全措施。
    4、针对本单位特点对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使师生员工做到“三会一能”(会报警,会疏散自救,会使用灭火器,能扑灭初期火灾)。每年定期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一次消防演练。
    5、经常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对重大隐患难以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临时防范措施,并报告保卫处。
    6、确定专人负责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
    7、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的畅通。
    8、对公安消防部门和校保卫处提出的火灾隐患整改意见,认真落实,并限期完成整改。
    各二级学院除履行二级单位的职责外,还应履行下列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1、建立由学生参加的志愿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2、负责学生宿舍用火、用电安全教育与检查。
    3、负责学生宿舍夜间防火巡查,发现火灾立即组织扑救和疏散。